近日,奥运会上的英国跳水王子汤姆·戴利刷屏了:在紧张比赛的空当,这位帅气、安静的跳水王子却在用心编织着手中的毛衣。
这画面,真是简直了,英国男人也顾家,而且到了完全无视他人眼光的地步。
有人说了:你认为戴利站男人队就错了,因为他内心的性别是个“女生”,人家编织是为自家儿子织出的“母爱”。
展开剩余91%或许这样讲有一定道理,但你若认为这是个意外,那显然也错了,因为英国男人与编织有着悠久的历史。
可以这样说,对于过去的英国男性来说,不论是国王、首相,还是平民、士兵,那都是编织爱好者。
这一点也不奇怪,甚至有人认为,编织就是英国人发明的。
因为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这段时间,英国海军官兵们几乎个个都能手下“生花”,什么帽子、袜子,随便动动手就都有了。
当然,到底是谁发明了编织这项手工,在今天还很难下定论。但英国男性爱好编织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当年爱德华八世与自己的弟弟乔治六世就是编织爱好者,因为看他们的保姆手中总有织不完的毛线,这两个王子便将编织当成了游戏。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英国男人都会编织,而且还乐此不疲呢?
这恐怕就与当时社会的发展进程相关了。
十五世纪的英国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编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
只不过,在最早,英国贵族还是喜欢蕾丝的,编织本身并不盛行。但有钱人家的马匹身上,却经常穿着这样的编织物品。显然,这与后来的西方服装发展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伊丽莎白一世当政期间,牧师威廉·李就曾经送给她过一双编织的羊毛长袜。
只不过,这双袜子已经打破手工编织的范畴,是牧师亲自研究的机械编织机织成的。由此可见,编织在当时的英国多么普遍。
而且,记载表明,十六世纪中期是编织的转型期,当时“下针”技术被发明,这也就是编织界俗称的“麦穗”编织法。
正是因为有了这项技术,羊毛袜子才大行其道。
可惜,在1900年之前,英国人对穿着毛衣还很抗拒,《裁缝杂志》曾这样写:
“不论是谁穿上毛衣这种衣服,看起来都像个不懂礼仪的笨蛋。”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促使英国棉纺工业向前发展的同时,也让毛衣成为了人手可得的实惠衣物。
是战争让毛衣得以发扬光大,这真是一点也没有错。
当年乔治五世的王后玛丽便为了动员士兵作战,开始了一场“为胜利而”的大行动,要求在1914年11月份为士兵提供30万双毛线袜以及30万条毛线腰带。
一时之间,英国的男女老幼皆走进编织大军之中,连学校里都开展各种编织比赛。
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在较真编织的性别归属,那就是不爱国的行为了。所以,男性在某种程度上不甘落后,编织起来一点也不比女性慢。
《每日邮报》曾刊出过这样一段被一战时期被德军俘虏的英国士兵的口述:
大把的时间无所事事……闲得慌的双手只有拿起毛线针才有事可做……虽然说织毛衣的确是女性的活计,但这里也有不少针线活儿算是男性天才的真实丰碑。
一点错也没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赫赫功绩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非常认同这一说法,因为他当年就是靠着编织才让自己保持了思想上的冷静与沉着。
当时的丘吉尔因为战事的胶着每天睡眠时间很少,高度紧张让他没办法入眠。
于是,坐在地下室的丘吉尔便织起了毛衣。据说,丘吉尔织起毛衣来相当娴熟,而且还能一边织毛衣一边听工作汇报。
有一次,丘吉尔的手下提议:
“我觉得织毛衣这种事您可以暂时先放一放,因为德军飞机时常光顾这里,而您要忙着指挥队伍……”
丘吉尔却云淡风轻:
“正是因为如此,我的身心才必须要得到有效的休息,所以我在进行着自我调节,织毛衣让我心情惬意,大脑得到休息,从而保持冷静与清醒……”
其实,喜欢看英国剧的人都知道,在很多的剧中,那些知名的角色几乎都会“友情”出演编织技艺。
这就是情结:英国人,包括男人,热爱编织是绝不掺假的事情。
事实上,当时编织毛衣的男性成员当中,绝对不只包括英国男人,美国也同样是纺织大军之一。
克林顿·卓布里奇作为二战期间的男性学生就这样回忆:
当时几乎人人都在织毛衣,校长、老师、整个足球队……所有人。我们织那种九英寸见方的料子布,然后由专门的人进行拼接,然后做成毛毯和围巾……
而且,直到今天,美国男性也同样有着编织的爱好。
比如美国的名人科特·柯本、安东尼·安德森都是编织爱好者。
美国《女性公民》杂志还登过这样的报道:一位叫阿奇博尔德·克雷格的男性就说:
“热爱祖国的男人们都相信性别平等,他们要是在不工作的时间里空闲着一双手就会觉得羞耻……男人学这个(编织)比女人快多了。”
美国某手工毛衣编织协会就有过统计,直到现在仍然有超过两百万的男性会编织,并且喜欢织毛衣,包括一些名人。
好吧,现在看来,男人热爱织毛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件了。
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着国情影响的英国男人而言,闲来无事织个毛衣,就当是打发时间,锻炼手指,顺带着休闲娱乐了。
而且,今天的手工毛衣编织同样走在时尚前沿,连爱德华八世穿的花毛衣(费尔岛提花毛衣)都成了经久不败时尚的单品,想必你的衣柜里也有这么一件。
同时,再如何精细地机械编织,都没办法取代来自手指尖的温度,会这种手艺的男人,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编织,不动手创作一件呢?
发布于:天津市